当前位置: 首页 外贸新闻大全

外贸手续费为什么是到岸价(为什么把CIF称作到岸价是错误的?)

时间:2024-04-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外贸新闻大全 文档下载

运费是从出运港口至国外的目的地口岸,报关单、发票金额均为CIF价,即全部的货款、运费、保险。另外的好处是金额会与报关单一致,审计向海关函证出口总额时也容易对应。因为CIF到岸价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指在目的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其次,因为CIF的风险转移界限也是装运方船舷而不是目的港。另外,在CIF的条件下,由装运港至目的港的保险属代办性质,卖方只需按规定会惯例承担正常保险费用。

为什么将CIF称为到岸价不妥的?

原因:在CIF术语条件下,卖方在装运港交货,不是在目的港交货;
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在装运港上的船上,买方承担的风险没有到目的港;虽然卖方将运输和保险的手续办到了目的港,但纯属代办性质,责任还是买方的。
一、出口销售中是CIF价,订单上明确了出口的货款、运费、保险。运费是从出运港口至国外的目的地口岸,报关单、发票金额均为CIF价,即全部的货款、运费、保险。其中发票是列出了各项明细,税务上计算出口退税,一定是以FOB价来做的,也就是不含运费及保险。另外的好处是金额会与报关单一致,审计向海关函证出口总额时也容易对应。
二、会计确认收入与税法确认收入的原则、依据等不一致,所以不仅仅是在出口环节,日常的增值税等税种的申报也可能出现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数字的不一致,我们实务中的处理原则也都是调表(申报表)不调帐(财务帐)。您可以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收入,以离岸价(FOB价)作为记账基础,并以此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无论出口货物采用何种价格成交的,均按实际成交价做出口收入,对以到岸价(CIF)或成本加运费价(C&F)成交的,按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冲减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按月办理“免、抵、退”税手续。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不得冲减内销收入计算销项税额。

为什么把CIF称作到岸价是错误的?

因为CIF到岸价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指在目的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CIF通常是指FOB+运费+保险费。

首先,从交货地点来看,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其他两个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解释。CIF价格条件下的卖方交货地点不是目的港,而是装运港。它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价格术语。而真正意义上的到岸价格DES价格术语的含义是卖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提交买方,不能以交单代替交货。
其次,因为CIF的风险转移界限也是装运方船舷而不是目的港。这说明卖方对于风险并不负责至目的港,即到岸的价格术语是DES。在此术语下,风险在货物被置于买方实际控制之下时转移,此前的风险完全由卖方承担。
另外,在CIF的条件下,由装运港至目的港的保险属代办性质,卖方只需按规定会惯例承担正常保险费用。如果没有特别规定,卖方只需投买最低的保险险别就算是完成了CIF的保险义务;而在真正的到岸价DES条件下,卖方是为自己的利益投买保险的,他要根据自己货物的情况来确定投保金额与保险险别,以及考虑是否加保各种附加险而支付保险费。
再者,CIF术语中的F是指运费freight,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CIF合同中卖方的义务是按照通常的条件及惯驶的航线,负责租船或订舱并支付运费。但这里所说的运费只是正常的运费,在运输中载货船舶可能遇到恶劣天气,船上的机器可能出现故障,需要避风或修理,也可能由于转船或绕汉等发生的运费称为不正常运费。在CIF条件下,不正常运费均应由买方承担。所以,没有理由称CIF为到岸价。

货代FOB费用简写是什么意思

FOB:(free on board)成本价(离岸价)

FOB、CIF及CFR的区别

装运港船上交货(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缩写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在采用这一贸易术语时,卖方需在合同规定的装货港和在规定的时间,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以履行其交货义务。买卖双方所承担的有关货物的费用和风险均以船舷为界,及货物在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费用由卖方承担,越过船舷以后转移于买方,由买方承担。
装运港船上交货条件,要求卖方负责出口结关手续,包括申领出口许可证,报关及交纳出口关税等。
成本加运费(CFR),成本加保险费与运费(CIF)卖方需负责签订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的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但货物风险都是在出口国的交货地点由卖方转移于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均由买方承担,因此,均属于装运合同(SHIPPMENT
CONTRACT)而不属于到货合同(ARRIVAL
CONTRACT)。C
组术语和F
组术语均属于装运合同,
成本加运费(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缩写CFR),成本加运费术语原来的缩写为C&F,它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采用这一贸易术语时,卖方需负责订立运输合同,按买卖合同的时间,按买卖合同规定的时间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运到船上并支付将货物运到目的地的运费,但货物的风险在转货港越过船舷后所发生的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因发生意外事件而引起的一切额外费用应由买方承担。这一点与船上交货(FOB)术语是不同的。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缩写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一种传统的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在采用这一贸易术语时,卖方除承担与“成本加运费”(CFR)相同的义务外,还应负责输货物运输保险并支付保险费,但卖方的义务仅限于投保最低的保险险别,即平安险,至于货物的风险则与“成本加运费”(CFR)和船上交货(FOB)条件是一样的,都是在装运港船越过船舷时由卖方移转于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