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外贸新闻大全

近日中外贸易新闻摘要大全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断增长。我国货轮从上海港出发,沿海最近的路线到达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国,将通过

时间:2024-06-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外贸新闻大全 文档下载

目前,欧盟、加拿大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应诉费用约需10余万美元,美国“两反”案件应诉费更高达20万美元左右。其次,企业应联合出口国所涉利益群体,共同抗辩。另外,对违反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目前,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对钢铁产业进行产业损害调查和保障措施听证即是一例。

中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摩擦表现在哪些领域

首先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自1980年起,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呈扩大趋势??  2.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对美出口的重要产品,纺织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产业,加上中国纺织品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纺织业的失业率逐年上升,美国对我输美纺织品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限制我纺织品输美??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争端此起彼伏??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意,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

如何对待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摘要

湖南外贸网(王大贤/文) 随着贸易环境的不断恶化,贸易摩擦形式的不断翻新,出口企业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考验。稍早些时候,欧盟、美国及日本以违反世贸组织协议为由,就我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向WTO提起诉讼;上月底,美国连续裁定我国的光伏等五类产品存在反倾销、反补贴行为,对我国产品频发贸易救济措施。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近日的说法,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涉及的产业不断扩大,发起的国别也在不断增加。最近12个月,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了100项贸易保护措施,而自2008年以来累计高达600项。

  一个清晰的趋势是,涉案产品已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科技产品延伸,近年来电子信息、通讯、生物等高科技产品的贸易摩擦在增多,同时,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政府补贴、企业社会责任、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的同时,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不断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或许也是我国成为国际贸易第一大国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美国完全无视中国20多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坚持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国会始终在大力推动对中国贸易制裁的法案;并通过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施压。在欧洲,欧盟的“绿皮书”出台后,原先积压的与我国有关的一些摩擦申诉案件也在集中“浮出水面”。

  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应诉率却很低,除部分案件涉及企业少和金额小的因素之外,关键是应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力太多,且结果难以预测。目前,欧盟、加拿大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应诉费用约需10余万美元,美国“两反”案件应诉费更高达20万美元左右。还有,欧盟等国的反倾销调查制度非常复杂,如欧盟在做出反倾销措施的终裁决定后,反倾销程序进入5年的征税期,期间还要接受各种名目繁多的反倾销调查,通常表现为对终裁决定进行临时复审调查、反吸收调查、反规避调查、退税调查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呢?笔者以为,对企业来说,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应诉,争取申诉方实地核查,并用证据驳回外国反倾销反补贴的指控,才有可能取得裁决的胜利,而消极逃避或简单应付只能换来被征收高额税率的结果。其次,企业应联合出口国所涉利益群体,共同抗辩。一般来说,进口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都不希望对出口方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因为一旦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意味着他们的成本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我国企业可以有效地联合这些利益群体,共同提出抗辩,对出口国调查机关构成压力,甚至可以影响到最终的裁决结果。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是规避贸易摩擦、应对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积极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生产、销售,以绕开日益频发的贸易壁垒。

  政府部门可做的事也不少。最要紧的,是及时全面清理和调整各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划分出哪些是禁止性补贴,哪些是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并寻找到一条补贴的有效途径,规范操作程序,在实现对外贸实体经济发展扶持的同时,尽量避免贸易摩擦。另外,对违反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我们理应好好使用WTO的一些仲裁规则、反诉讼规则,在WTO的规则下解决争端。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贸易发展的首要非关税壁垒,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化被动为主动,制约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歧视。

  当然,建立国际贸易摩擦监测预警机制意义重大。监测预警机制既包括对我国相关产业市场状况的监测,也包括对出口国相关产业市场状况的监测。政府可以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国家(地区)市场状况、法律、政策、规则和指令等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提高国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应诉工作前置化。政府相关部门尤其应积极帮助企业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商务、税务、海关、商检、外汇以及各金融机构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搜集主要国际贸易国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贸易惯例,促使企业熟练掌握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并为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反倾销、反补贴诉讼提供信息支持。

  当然,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有赖于我国继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产业基地、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断增长。我国货轮从上海港出发,沿海最近的路线到达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国,将通过

环太平洋

中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我国的措施

  整个“十五”期间,我国连续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据世贸组织统计,2000—2004年,我国被国外投诉倾销的共234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1411起的16.6%。其中2003年,我国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已占21.4%,2004年上升到22.5%,即目前国际上每5起反倾销诉讼案中,就有一起是针对中国的。   目前,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2001年,欧盟理事会对我国数十家企业节能灯产品征收了200%以上的反倾销税;同年,埃及指控我国陶瓷餐具存在倾销行为,终裁时征收了305%的反倾销税;墨西哥曾对我国鞋类产品进口征收高达1105%的关税。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使我国相关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而且,一旦一种商品在一个国家遭到反倾销指控,就会引起别国的连锁反应,使得反倾销具有国际连锁效应。如我国自行车就先后遭受欧盟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国13次反倾销立案调查,鞋类遭受的调查更有19次之多。   中外贸易摩擦原因十分复杂,但根本的一条是中国的崛起与外国贸易保护的碰撞。商务部提供的情况就是最好佐证——我国对全球贸易增长贡献率已居世界首位。为此,在中国历史上,“贸易摩擦”这个词也从来没有受到像今天这样广泛的关注。这只说明一个道理: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融入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曾有人比喻说,如果一只蚂蚁爬进房间,自然是无声无息,而如果一头狮子闯进房间,就必然引起骚动。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已经出台和完善了与世贸组织接轨的法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内的贸易救济法律体系,也使得中国可以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更主动和灵活地运用规则加强对国内产业的合理保护。对钢铁产业进行产业损害调查和保障措施听证即是一例。商务部还专门组建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和产业损害调查局,构建一系列产业预警机制,有助于中国更自如地在法制框架下运用规则。   企业的自我保护和权利意识正在觉醒,在贸易争端问题上的理性和务实态度成为主流。例如2003年7月,欧盟厂商撤消关于中国打火机应当加装安全锁的CR法案,中国400多家打火机厂、每年产值几十亿的中国打火机行业因此受益。这一胜利就是源于温州民营企业家黄发静自费带头联合15个打火机厂商,以民间身份和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的名义积极应诉。这是中国入世后,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次以民间商会的名义亮相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