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外贸新闻大全

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时间:2024-09-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外贸新闻大全 文档下载

只有经检验并出具商检局签发的检验合格证书,海关才会放行。检验不合格的货物,不得出口。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取得检疫备案代码。开证申请人凭单提货并在市场销售后,将押汇本息归还开证行。但由于一些银行以进口押汇之名掩盖垫款之实,故其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银行自身的风险却远远超过进口押汇。

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一、进出口贸易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备货与报验
1、备货: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要求,生产加工或仓储部门负责组织货源,催交货物,核实货物的加工、整理、包装和刷唛情况,并对应交货物进行验收和清点。
2、报验:对于必须法定检验的出口货物,备妥货物后,应向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申请检验。只有经检验并出具商检局签发的检验合格证书,海关才会放行。检验不合格的货物,不得出口。
(二)催证、审证和改证
1、催证:在信用证付款条件下,买方按约定时间开证是卖方履行合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大宗交易或按买方要求特制的商品交易。
2、审证:应注重政治性和政策性审查。
二、进出口权办理流程
(一)进出口权办理流程为:
1、到工商局增加经营范围。
2、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变更。
3、外经贸厅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取得进出口资质。
4、到海关注册登记,进入海关系统,取得海关进出口代码,以备进出口报关时调用。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取得检疫备案代码。
5、到省外汇管理局取得外汇账户开立许可,并出口备案。
6、到省国税办理出口退税登记手续。
7、中国电子口岸XX数据分中心备案办理IC卡审批,将海关、检疫、外管局和国税等几个部门的数据联网,进口付汇及出口申请核销单、收汇和退税时所用。
(二)《对外贸易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货物进出口业务只能由经授权的企业经营;但国家允许部分数量的国营贸易管理货物的进出口业务由非授权企业经营的除外。
三、进出口贸易融资方式
(一)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审单无误后,根据其与开证申请人签订的《进口押汇协议》和开证申请人提交的信托收据,先行对外付款并放单。开证申请人凭单提货并在市场销售后,将押汇本息归还开证行。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开证行给予开证申请人的将远期信用证转化为即期信用证+进口押汇这样一种变通的资金融通方式。但由于一些银行以进口押汇之名掩盖垫款之实,故其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其实,对于银行而言,无论是与一般的流动资金贷款相比,还是与远期信用证相比,相当于专项贷款并使银行押有货物所有权的进口押汇,实际上安全得多,收益也更好。而对外贸企业而言,进口押汇一方面使贷款期限比较灵活,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人民币贷款利率与国外相应贴现利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民币而不是外币押汇,以防范汇率风险。当然,从银行的角度看,它还可以通过完善内部制度、收取一定保证金、严格审查进口商品并调查其市场前景等多种措施,以避免“假押汇、真垫款”和因进口商品不适销对路造成不能及时归还押汇本息的情况发生。
(二)进口托收押汇
进口托收押汇是指代收行在收到出口商通过托收行寄来的全套托收单据后,根据进口商提交的押汇申请、信托收据以及代收行与进口商签订的《进口托收押汇协议》,先行对外支付并放单,进口商凭单提货,用销售后的货款归还代收行押汇本息。无论对于银行或外贸企业而言,进口托收押汇的优点和进口押汇相比,大体一致。但银行自身的风险却远远超过进口押汇。因为进口押汇是建立在银行负有第一性付款责任的信用证业务基础上,如果单单相符、单证一致,即使开证申请人不付款,开证行也必须履行对外付款的义务。这样,如果剔除汇率风险和利息两个因素,进口押汇并没有给开证行带来更大的风险。而进口托收则属于商业信用,无论进口商是否付款,代收行都没有责任。但如果为进口商续做进口托收押汇,进口商无疑将原本给予出口商的商业信用转给了代收行,从而加大了代收行的风险。作为代收行,应当根据进口商的资信情况、业务情况、抵(质)押/担保情况,为其核定一个押汇额度,供其周转使用,做到拓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的有机结合。
(三)限额内透支
限额内透支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和抵(质)押/担保情况,为客户在其银行往来账户上核定一个透支额度,允许客户根据资金需求在限额内透支,并可以用正常经营中的销售收入自动冲减透支余额。国内银行的存贷合一即属透支融资方式。限额内透支如客户根据贸易合同,在收到货物后需要向国外汇一笔钱,在账户里无款或款项不足的情况下,它也不必提前两周或一周向银行申请贷款,而只需在办理好相关批汇手续后,在汇款当日提交支票购汇汇出即可。但目前国内银行较少采用这种融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它现实地降低了银行的赢利水平。从长远观点看,随着我国服务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利润率的降低是必然趋势。

什么是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简而言之,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这种贸易活动通常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并受到各国法律法规、贸易协定以及国际市场动态的共同影响。

进出口贸易的详细流程通常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环节。在出口环节,一个国家的生产商或供应商将其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另一个国家的买家。例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将其汽车出口到美国市场。这通常需要与外国买家进行谈判,签订合同,并按照买家的要求安排运输和交付。在进口环节,一个国家的买家则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或服务。以美国为例,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来自墨西哥的牛油果或来自法国的葡萄酒。进口活动同样涉及合同签订、支付、运输和清关等多个环节。

进出口贸易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通过贸易,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并通过交换获得其他国家的资源和技术。这种分工和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进出口贸易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进出口贸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其中包括汇率波动、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运输成本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贸易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贸易中断。因此,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以确保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进出口贸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然而,企业在参与进出口贸易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挑战和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什么是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是什么?

是指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包括劳务、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它体现了国家间的商品买卖以及商品买卖有关的劳务进出口、国家间货币结算与支付等方面的业务和法律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进出口商品的买卖和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的运输和保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监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货运保险业务;进出口商品结算货款和提供资金的国际结算与银行信用业务,解决进出口业务纠纷的仲裁工作和司法审理;进出口业务的经营与管理,等等。
  各项业务的程序,因产品项目、发盘条件(交易条件)、付款条件、国家(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分为交易洽商、合同履行和交货三个阶段。在交易洽商阶段,首先由进口商开出需要条件,向出口商提出询查或经过中介商表达其购买意向,使有关"供应商"或"出口商"与其接洽,或由出口商直接向进口商提出洽销;然后是出口商向进口商发盘,经进口商还盘,并经双方函电往返同意"接受",完成发盘,然后是成交,双方对买卖条件协议完妥,换文或签约,完成买卖手续。
  在合同履约阶段,进口商方面的工作是申请进口许可证、进口签证,开发信用证,以FOB交货条件成交的洽船(订舱),以及FOB或C&F等条件成交的投保水险等;出口商方面的工作是备货,境内运输,以C&F或CIF条件成交的洽订船位,以CIF条件成交的投保水险,出口签订,商检和报关。在交货阶段,出口商根据信用证规定。备齐装船文件于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向指定银行结汇(或押汇)收回货款,或请银行托收货款(D/P,D/A);进口商应备齐提货文件,准备报关提货,并处理公证检验等事宜。